马勃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漫画广州消失在廿世纪的广州记忆 [复制链接]

1#

上世纪末,两千多年的老城广州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时期。短短十余年间,广州城的许多事,那些一直在生活中陪伴街坊的老事、旧事、新事都在觉与不觉中消失,变成了往事。

这里绘录的32幅市井往事漫画,以描述小人物营生为主,为笔者从上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期间的生活记忆中采集而来。惜何时间久远,其中许多细节已变模糊。唯望这些闲谈漫画能抛砖引玉,与大家一起,留住那些渐行渐远的广府往事吧。

〖马车〗60年代初,广州城人少、车少、路畅,还常能见到货运马车经过,马车装的是汽车胶皮轮,马与车之间挂着麻网兜,防马粪撒在路上。常见卸货空车时,赶车人跳坐在车辕上轻摇鞭,扇草帽,任由那马儿拉着车信步前行,好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子。

〖道奇火柴盒〗60年代初,路上跑的巴士少不了道奇车,因为道奇车车厢大都木制而成,车门就是一扇靠人手动力开合的木趟门,所以人们乐道为“火柴盒”。道奇火柴盒十足老爷车,换挡加油很是吃力,每遇上坡就发出呜---呜呜上气不接下气的声音。但如今回想道奇火柴盒的长鼻造型,竟一种经典的怀旧感。

〖人力三轮车〗不要听到人力车几字就觉得老土,人力三轮车以其扬手即停、专人乘坐、到埗地点准确特性,当属旧时市民眼中的高级交通工具。三轮车夫多是本地通,从不担心会走错路。风雨天若能招到一辆三轮就更觉安心,撑开车棚、落下前帘,窝在车中,看车在风雨中缓缓前行,心暖妥帖,若处于一个移动的家。

〖马掌铺〗60年代初,马车仍在为广州运输奔忙,每当马车经过,你就能听到马掌踏在路面上传出那清脆有力、有节奏的马蹄声。为保障马匹能健康行走而不伤掌蹄,靠的就是马掌铺,那时*华路就是马掌铺聚集的地方,记得马掌铺前面标志地竖着几根拴马的木桩,偶尔还能看见马匹被几个人围着在换新马掌铁。

〖生草药店〗或许是那时城里人少,医院从不会人山人海。记得那时市民小病痛多是自己买药治,除中西药铺外,还有一种叫“生草药”店。顾名思义生草药店以卖新鲜草药为主,多为家族经营,铺面通常不大,故上上下下都会见缝插针地挂满或摆满新鲜和晾干的草药。

〖泡水馆〗这个名字颇为形象,因为水煮沸时要起泡泡,所以卖开水的铺就叫泡水馆。在没有煤气电热的时代,街坊邻里不够开水用就到这里买,按暖水瓶大小,开水卖1—3分。泡水馆里通常还设有热水冲凉房,为街坊邻里提供了方便,成为旧时代有特点的一种生意。

〖茶水档〗那些年没有罐装饮料、樽装水,因而能提供润喉解渴的茶水档遍及城中,茶水档通常是临街家居而设,门口放一张八仙桌,摆上用玻璃片遮盖的玻璃杯,那一杯杯清澈通透的清茶、五花茶、菊花茶、罗汉果茶甚至竹蔗水透过玻璃杯,发出诱人魅力,直逼路人眼帘。

〖传呼电话〗“16号三楼电话——!”,“8号刘太,你老公话今晚加班唔返屋企吃饭喔——!”当年许多街巷都会有传呼电话站,也可能会听到过传呼站“大声婆”的叫声。一有电话,传呼人便即时传呼,可谓服务到家。不过不要介意一声高叫,私人电话变为公知电话就好。

〖白铁铺〗“嗒、嗒、当、当、”一阵阵有节奏的敲打声在骑楼底响起,不用细寻,循声便可至的就是白铁铺。打铁师傅们只用剪、凿、铁木锤等简单工具,凭借积累的手艺将破锑煲、铁桶、铝锅进行换底修补,过几日,街坊的旧煲就再生成为几近的新煲。

〖补藤器〗藤椅、藤席等藤艺制品曾是上世纪广州居民比较钟爱的家具用品,动辄可传留两三代人。因此补藤器就成为了街头可见情景,修补师傅不仅讲求结实牢靠,使用的替换补材也讲心思,尽量贴近原件颜色与纹路。

〖三轮汽车、摩托篷车〗无论几时,男仔最钟意的就是车,较特别的是当年出现过上海产的三轮汽车和广州自产的摩托篷车,因为造型奇特,更接近男仔的玩车心理,所以很受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