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勃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山野探趣瓦秀丽马屁包天眼新闻 [复制链接]

1#
这里所讲的“马屁包”并非人,而是一种可以食用的野生菌,当地人叫“马屁包”,书名称之为“马勃”。暑假的一天,和朋友去采访兴仁市民族职业技术学校派往巴铃镇大普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的驻村第一书记赵福友。采访结束后赵书记告诉我们:站在营盘山山顶可以俯瞰安龙县北部与兴仁县、贞丰县三县交界处的龙头大山。龙头大山蜿蜒起伏平方公里,是黔西南州的名山。因主峰像一条巨龙昂首,就把它称为龙头大山。我和朋友听了都很感兴趣,与赵书记约定第二天早上一起去登山。我们早早就出发了,山坳里几缕淡淡的晨雾缓缓升腾,在空中萦绕飘荡,来到营盘山山脚下,才知道根本无路可走,杂草丛生,荆棘遍地,无处下脚。每走一步都小心翼翼,稍不留神就会被刺挂伤,摔伤。赵书记在前面开路,他手持树干披荆斩棘,每走一步都要用树干敲打遮挡的树枝,或者用脚踩踏地上的荆棘,以便我们更好地行走。山路非常陡,爬上半山腰时,我已经累得喘不过气来,只好停下歇息。明丽的阳光照耀着郁郁葱葱的松树林,对面的山坡上几个圆不溜秋的像土豆一样的东西突然跳进我眼帘,它橙黄的颜色与泥土很接近,不容易被发现。我很好奇,伸手去把它抠了下来,不小心抠烂了,一股特别的清香扑鼻而来。“这是什么?”我问。“在这里居然找到马屁包了!”朋友兴奋地叫了起来。赵书记说:“这个叫马屁包,一般都是生长在深山里比较隐蔽的地方。对环境的要求很高,是比较罕见的野味。”“马屁包?多有趣的名字啊!怎么叫这么特别的名字呢?”我问。赵书记开玩笑说:“是因为马走过哪里,在哪里放屁,哪里就长出来的像马屁一样的东西,人们不知道叫什么,干脆就叫它马屁包了。”我们听了都大笑。朋友从小生活在农村,生活经验丰富,他说:“是的,这个就是马屁包,我老家也有,大多生长在松树林里面。特别是新开垦的土地,种了一年以后,那块地的地埂上就生长得很多。我小时候经常采来吃,那时候上山放牛肚子饿了,找几个马屁包用柴火烧熟了,剥了皮香味四溢,再撒点盐,真是人间美味啊!”朋友一边回味一边说,一脸的陶醉。我们三人分头在附近树林里寻找,一边走,一边扒开草丛,力求不放过任何一个地方。不一会儿差不多捡了一斤,赵书记说:“够一顿了。”我们仍然不死心,继续寻找。每当其中一个找到了马屁包,都会欢呼雀跃,其它两个赶紧围拢过去,看看在哪里找到的,然后又在附近的枯枝落叶层中继续搜寻。回来的路上我们决定从另一条路返回,这样找到马屁包的几率大一些。虽然路上杂草丛生、荆棘遍布,但丝毫不能阻碍我们的热情。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回来的路上赵书记又捡到了几个,他小心翼翼地把它装起来。回来的路上,在一片辣椒地边,我们坐在地埂上稍作休息。赵书记说:“对于一个生活在农村的孩子来说,童年最快乐的事,就是漫山遍野去找各种野味,采各种野果。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那些都是童年的美味。”朋友答:“这些东西也是我们农村娃独特的童年记忆。”正说着,一颗倒刺挂住了我的小腿内侧,一股鲜血顺着小腿肚流了下来。“赶快去找蒿子草捣碎了来敷。”赵书记说。“不用,这里有现成的蒿子草。”朋友从袋子里挑了一个有点老有点瘪的马屁包,轻轻地掰开,里面有黑色的粉末,“这种老了的马屁包,也叫灰包,用手轻轻捏一下就会冒‘黑烟’,可以用来止血消炎。”朋友一边把黑色孢子粉撒在我伤口上,一边说了有关马屁包的另一个故事:传说一年夏天,一个叫马勃的孩子和几个小伙伴到荒山割草。有个孩子不小心,腿肚子被树枝划破了,鲜血直流。马勃说:“别哭,你把伤口按住,等我给你治。”他在山坡上东转西转,找到一个灰褐色的包样东西,把灰包往那孩子的伤口上一按,然后用布条扎紧,便把他背回了家。过了三天,那孩子揭开一看,伤口没化脓,而且还长出新鲜的嫩肉;再过两天,伤口全好了。人们问马勃:你小小年纪,怎么知道那东西止血?”马勃卷起裤腿,露出一道伤疤,原来他有一回在山上砍柴,一没留神腿被刀砍了,血流不止,疼得直冒汗。正在这时他看见身边有个大灰包,急忙用它按住伤口,当时就止住了血,过了几天,伤口就长好了。从此以后,人们凡是有外伤就找马勃,找不到马勃就到山上找大灰包。日子一久,“马勃”便成了马屁包的名字。快到午饭时分我们才返回村里。热情能干的村支书陆少翠已经把饭煮好了,还炒了几个菜。赵书记对陆支书说:把马屁包也炒吃了。陆支书虽然已过花甲之年,但干活麻利。她先把马屁包洗干净,嫩点的就刮皮,老点的就把皮削掉,切成薄片,里面有点像海绵,嫩的呈白色,老的呈黑色。然后放在锅里用水汆了一会,再把马屁包捞起来滤干,最后把辣椒、大蒜切小,等油锅热了先放花椒,再放大蒜、辣椒。在辣椒差不多熟的时候放入马屁包翻炒,炒熟的时候放适量酱油和盐巴。鲜、香、麻、辣,一应俱全。“好香哦!”我忍不住赞叹。陆支书说马屁包还可以用来炖排骨和鸡肉吃,细嫩如豆腐,非常好吃。炒好的马屁包端上桌,我赶紧夹了一块放进嘴里,香味浓郁,味道鲜美,一大盘马屁包不一会儿就被我们席卷而空。回到家我特意查了一下。用马勃治疗疾病,在我国已有很久的历史。早在公元年,陶弘景著作《名医别录》就有记载,马勃主治恶疮、马疥。寇宗奭《本草衍义》也有记载,说马勃去掉皮,用蜂蜜搅拌,再少加一些水调匀,可以治疗咽喉疾病。到了明代,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记载,马勃粉有清肺、散血热、解毒及止咳等作用。文/瓦秀丽文字编辑/舒畅视觉实习编辑/王西编审/李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